Loading...


品牌故事

Pizza Hut與Domino's Pizza多年之爭,前者最後輸給…



如果要你蒙上眼睛試食,要你分辨出你吃的是Pizza Hut還是Domino's Pizza的產品,恐怕死忠才能分辨,就算是用肉眼觀察,相信也不容易,不過意大利薄餅向來是美式快餐飲食的重要一環,從2008年到2018年的產值從328億美元成長到365億美元,市場十分龐大,一經品牌包裝,就算是吃不出味道分別的食客,相信也能從branding上做到涇渭分明。

 只從外表看,相信不少人分辨出是哪家pizza吧?


Pizza Hut跟Domino's Pizza(香港在2003年後改稱Pizza-Box)都是位列全球10大最有價值的餐廳品牌:兩個品牌差不多同時在美國誕生,連登陸香港的時間也差不多,都是80年代,不過兩間的包裝及定位各有不同,亦令兩者多年來拼到你死我活。

先說老大哥Pizza Hut,多年來在香港大灑金錢搞宣傳做廣告,相信看電視長大的一代,「pizza=pizza hut」必定深入民心。香港首間Pizza Hut在1981年開業,品牌訊息一向是「一家人、一班朋友一起去的開心時刻」。因此瀏覽Pizza Hut網頁,都充斥著不同的優惠及不同的薄餅新口味,同時仍然看到在電視合家歡時段的廣告。

 美國總統早年有不少影視作品,為Pizza Hut賣廣告又是一例

 

Domino’s Pizza己經是pizza快餐界一哥

 

相反,Domini's Pizza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路,那些年Pizza Hut在宣傳上壓著Domino's Pizza是不爭事實,但原來數年前,Domino's Pizza已經宣傳自己是「世界上最大的薄餅公司」了,在2017年,Domino's 的銷售額達122億美元,正式趕過Pizza Hut了。

 

 Domino’s Pizza早已打科技戰,曾經做過「30分鐘內不到便免費」的承諾


如果說Pizza Hut銷售的是「溫情、友誼、大件夾抵食」的話,Domino's Pizza一向以「服務創新」自居,無疑更受網上世代歡迎:首創薄餅外送服務,2007年就推出了線上訂餐系統;2010年開發線上平台,成功變成餐飲界的科技巨頭,近年還不斷推出無人機送餐、語音訂餐助手DOM等科技服務,難怪分析家都說,將Pizza Hut趕下王座的,不是Domino's Pizza,而是digital marketing!這幾年Domino' s Pizza仍在永變:2015年推出Pie of Pie Rewards顧客忠誠計畫。2016年開始將Google Home、Facebook Messenger、Apple Watch及Amazon Echo添加到訂購平台。2018年公司推出Domino's Delivery HotSpots,可以將薄餅送到沒有傳統地址的公園或海灘等地點。

沒錯,傳統開餐廳預算一目了然:你餐廳有多大,turnover有多轉,便知收益有多少,但外賣變數太多,你懂得捕捉網上的規律,收入將是幾何級的,Domino's Pizza的股價10年間漲價50倍,善用科技居功至偉。

 時回千禧年間,Pizza Hut曾經在英超球隊Fulham胸前賣廣告,落戶倫敦富人區

 

無可否認,Pizza Hut的品牌形象是需要重整了:在失去「pizza霸主」的2017年,同期KFC的業績公告數據上升了3%,但Pizza Hut卻下降7%,形象也由中高檔變成與McDonald’s及KFC同檔次。最近Pizza Hut宣佈在2014年啟用的logo將會被取代,用回「復古」的logo:原本是一個圓形類似pizza物體的,將會換回「紅屋頂+厚重板條襯線字體」,且看能否換回pizza的龍頭地位!

 

 

 
曾經手執牛耳的Pizza Hut現在要急起直追,換logo是第一步

ARTICLES BY KEYWORDS
YOU MAY ALSO LIKE
推介文章
品牌故事

【推倒品牌的勇氣】一顆由宿醉走到雀斑的神奇藥丸

品牌故事

【花非花霧非霧】不談行李箱的行李箱行銷

品牌故事

新時代的品牌黃金法則。 她賣的不僅僅是文具,而是帶你實現夢想的故事

品牌故事

一對介指,零科技,無智能!全靠好故事,創出大生意!!! 令NBA之王都要日日戴上!

OUR PROJECTS

BRANDTELLER LETTER

品牌贏家 | 品牌趨勢分析